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

毁掉一个孩子最好的办法,就是逼他外向


“你这么内向,以后怎么出息?”

“你这么不会儿来事儿,长大是会被别人欺负的!”

“多和同学朋友出去玩,开心点儿,总闷在家里干什么?”

“别总是像个闷葫芦一样……”

在很多家长的眼里,内向,似乎是个贬义词。

甚至,很多时候,会和不善言辞、孤僻懦弱、不易成功划上等号。

于是,家长朋友们就想尽各种办法,带着孩子出去社交,创造机会让孩子表现自己。

但事实上,强逼着一个孩子外向,是毁掉一个孩子最快的方式。


前一阵子,一则爸爸“教育”儿子的新闻,引发了广大网友的关注。

临近傍晚,一个名叫小旭的男孩在火车站独自哭泣。

在巡视民警的追问下,才知道旭爸将他带来后,转身就走了。

任凭小旭怎样哭喊,旭爸也没回头。

从未自己出过门的小旭,只能呆呆地等在原地,瑟瑟发抖。

好不容易联系上了旭爸,才得知,原来这是一大家子精心设计的一场“壮胆”活动。


平日里,小旭性格内向,在学校一个朋友也没有。

家长担心他不会社交,就想着把他带到人多的火车站来见见世面。

令旭爸没想到的是,让小旭单独处于人群中,不仅没见成世面,小旭的胆子反而更小了。

网友在留言中,透露出了满满的心疼:“这得给孩子留下多大的心理阴影啊!”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像这样,觉得“内向”不好,想方设法逼着他们外向的案例,并不少见。

爸妈看到自己孩子不会主动打招呼,开始指责:“这么呆,怎么进入社会?”

老师期末评语,内向的孩子永远都是“勤奋踏实,成绩稳定,希望能更开朗些。”

甚至,内向的孩子长大后,都羡慕那个左右逢源、一呼百应的同事。

在这个世界上,似乎热情开朗的的人总会得到巨大的褒奖。

内向,好像就是一个二等性格,永远和懦弱、自卑、没出息挂着钩。


但其实,著名心理学家卡尔·荣格早在《心理类型》中就指出了:

内向外向根本没有好坏优劣之分,只是“获取能量”的方式有所不同。

所谓外向的孩子,不过是喜欢从社交中获取能量,所以他们总是看起来活跃而自信。

而内向的孩子,只是喜欢从自己的精神世界中获取能量,所以性情更内敛稳定。

而这,根本没有好坏之分,家长也没必要非得逼着孩子转向。

毕竟,每个孩子都是与众不同的花,也都拥有选择生活方式的自由。


还记得神童孙弈东吗?

在《最强大脑》的舞台上,年仅11岁的他,在“碎片寻踪”晋级赛时,凭借超强的观察力和记忆力,仅仅用了29秒,就从在上万块形状各异的碎片,找出了目标图形的所有碎片。

当所有人都在感慨孙弈东天生聪明时,他母亲却说:

“或许是因为内向,孙奕东从小在记忆力和专注力上就要优于其他的孩子。”

孙母的聪明之处,是从没觉得内向是孙弈东的弱点。

每次遇到问题,她从来不打击,而总是默默在在一旁鼓励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解决。


你看,内向从来不是一个孩子的缺点。

当你觉得命运为孩子关上了社交这扇门时,它也为孩子赋予了另一扇窗。

在《内向高敏者》一书中,德国知名性格咨询专家西尔维亚·洛肯就说,内向者拥有极高的天赋:

他们谨慎、专注、独立、善于倾听及自我探索、擅长写作且有同理心……

的确,我们熟知的许多名人,身上都带着些I人的特质。

比如,村上春树就说自己能笔耕不辍,主要得益于喜欢独处。

在每天的独处里,他不仅能阅读、跑步、写作,而且还会让内心觉得安宁。

而这一切,都是他创作的灵感来源。

在比如,爱因斯坦,也喜欢在独处中思考。

他说:“年轻时,我过着痛苦的独处生活。但成熟后,我发现独处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

就连广受大家喜欢的脱口秀女王鸟鸟、李雪琴也都是因为内向,发现了生活的另一面,进而更好地成就了自己。


尽管内向的孩子看上去不如外向的孩子受欢迎、受喜欢。

但身为父母,我们不能因为看到了外向的优势,而忽略了内向性格的力量。

你要知道,内向的人,因为安静,他们能更清晰地认识自我;

因为独处,他们有更充分的时间去思考;

因为专注,他们能更潜心去研究。

内向性格的人,正在用一种相对温和的力量,撼动着这个世界。


美国有一项历时30多年,针对社会精英的研究表明:

内向型性格的精英人才是外向型性格的3倍。

所以,如果你家孩子性格内向,不用紧张和担忧,因为内向同样也是上天的礼物。

只要用心浇灌,内向的小孩,亦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1.不要给“内向”贴负面标签

由于社会偏见等诸多原因,内向的孩子难免会遇到歧视和冷落。

此时此刻,家长不能再给“内向”去贴各种负面标签,帮着别人去欺负自己的孩子。

而是要学会给孩子建立自信,让他们不因自己的性格感到自卑。

比如,在形容孩子的性格时,可以用“慢热”代替“不会说话”,用“喜欢独处”代替“孤僻自闭”。

这样,才能避免让孩子陷入自我否定的怪圈。

此外,家长还应该多多鼓励孩子,给他们积极的心理暗示。

就像心理学家戈登所提出的那样:

内向的孩子需要别人理解并重视他们的能力。

当内向的孩子能够自我悦纳,Ta们也才会逐渐找到内在潜力,变得熠熠生辉。


2.尊重孩子的社交节奏

很多家长,想让孩子变外向,是害怕他们交不到朋友。

但其实,对大多数内向孩子来说,他们的社交圈虽然不大,但能稳定。

他们不是不会社交,而是在选择朋友上比较谨慎。

在交友时,他们一般会先默默观察,然后再去选择舒服的节奏进行社交。

所以,永远不要强迫让孩子去社交。

我们要接受孩子在社交上的喜好,给他们充分的时间,去建立愉快舒适关系。

当然,恰如其分地引导孩子去去观察、去感受、去融入,也是不错的方法。


3.尊重孩子的天性,发挥性格的优势

很多内向孩子的父母都认为,鼓励孩子变外向,是帮助孩子成长的不二法则。

只是,如果硬来,效果只会适得其反。

就像,种下一棵苹果树,却想强迫它长出桃子,最终什么也得不到。

所以,父母要做的,是鼓励孩子汲取内向性格的力量,在擅长的领域发挥自己的优势,发光、发亮。

内向的孩子虽然不喜欢社交,但如果他们能够享受独处,不妨为他们营造一个独处的环境。

让他们在其中阅读、绘画、运动、写作……

当孩子借助内向的力量,找到自己擅长的领域,也未尝不是一种很好的活法。


文森特·梵高曾说:“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团火,但路过的人只看到烟。”

内向孩子的世界,亦是如此。

他们虽然不如外向的孩子像太阳一般,热烈明亮,引人注目。

但是他们亦可以像月亮一样,温柔皎洁,安静美好。

任何时候,性格内向都不是一种缺陷。

我们应该允许,内向的孩子拥有一个安静的童年。

我们应该给予,内向的孩子勇气与底气选择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能在父母的爱里,过适合自己的生活,才是孩子一生最大的幸福。


十点读书开视频号啦!

金牌主播夏萌出镜,带你重读经典

从唐诗宋词到中外名著,短视频里学知识

欢迎点赞关注

本期解读:李商隐《无题》

作者 | 纳豆,我在弹指间环游地球。个人公众号:四五页(dreaminggirls3)

主播 | 沙漠之狐,微博@狐狸爱CUC,公众号:笙夜时间。

图片 | 视觉中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中华文创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发到:
拓展阅读
  • 就业难,毕业不容易找工作,是近几年毕业生不得不面对的困难之一,但是有那么一类专业,近期凭借着毕业生就业率100%上热搜,甚至还有部分毕业生未毕业就受到企业的青睐,它就是养老专业。根据报道,2024年,山东和上海首批养老专业的本科生受到用人单[全文]
    2024-12-26 04:17
  • ///为数万学子提供青少年美育、中考、高考、美术考研咨询///北京优质教育资源又有更新近日中关村第三小学与大兴区教委大兴区黄村镇政府签署合作办学协议承办中关村第三小学大兴学校中关村第三小学教育集团校长杨刚与大兴区教委主任赵建国、黄村镇镇长陈[全文]
    2024-12-21 04:20
  • “您曾接受过的性健康教育是怎么样的?”“您认为是否有必要给孩子进行性健康教育?”“您认为几岁适合给孩子进行性健康教育?”“您会在家给孩子进行性健康教育吗?”近日,一份有关学校性健康教育课程的调查问卷发放到了四川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以下简称[全文]
    2024-12-15 03:50
  • 2025年,高校毕业生预计将达到1222万人,而2024年毕业的大学生,还有近乎一半没有找到工作,面对这种地狱难度,00后大学生也只能无奈叹气——自己真是吃尽了时代的“黑利”。倒退20年,别说大学生了,大专生都是社会稀缺的人才,而倒退10年[全文]
    2024-12-12 03:49
  • 有人说,现在的家长就像一群“盯着锅的厨师”,锅里的汤还没烧开,已经在不停地搅拌;汤刚冒泡,又急着加料;等到最后,孩子这锅“汤”不是糊了,就是失了味。实际上,教育这件事,最怕的就是“过犹不及”。你想让孩子优秀,结果却用力过猛,反倒让孩子离优秀[全文]
    2024-12-06 03:47
  • ‍♂️ 当代人的“美好的精神状态”需要得到进一步重视,继寺庙、监狱、道观、殡仪馆之后,精神病院成为了年轻人心之所向的求职场所之一。那精神病院都有什么特别之处呢?✅工作稳定,薪资可观✅投递人数少,竞争压力小,更易上岸✅行业持续稳定发展,职业前[全文]
    2024-11-26 03:56
阿里云服务器
腾讯云秒杀
Copyright 2003-2025 by 中华文创网 wc.shenzzx.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