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

家有这4种爸爸,孩子想不出息都难

前段时间,21岁的中国姑娘郑钦文火了!

在巴黎奥运会女子网球单打决赛中,她对阵排名第一的克罗地亚名将维基奇。

经过艰苦的鏖战后,获得了冠军,创造了中国网球的历史。

荣耀来临之际,郑钦文的成才之路也引起了热议。

父亲为了支持她的网球事业,不惜卖房凑钱,带全家下跪求名师,豪掷两千万只为托举女儿走向更好的未来。

有人佩服郑爸爸的“狠”,也有人说这是因为女儿本就是这块料。

但无论如何,郑钦文的成功都离不开父亲的教导与陪伴。

李玫瑾说:

有一个好父亲,胜过一切伟大的教育,父亲的角色,远不止是妈妈的替补,他的言行举止和蕴含的父爱,将深刻影响着孩子的人生走向和高度!

一个好的爸爸比一百个好老师要更加珍贵。这四种爸爸带大的孩子,想不出息都难!


哲学家安伯托·艾柯曾说过:

我们日后成为什么样的人,主要取决于父亲在一些不经意的时刻教给我们什么,在他们不说教的时候表达的东西。

父亲对孩子的影响,往往都是潜移默化的。

前段时间,北京博主@囤宝妈妈3岁的儿子羡煞了一众网友。

画面里,博主让孩子趁着自己做饭,把散落在地上的书收起来,孩子愉快地答应了。

原以为这么小的孩子只是随口一说,不会言出必行。

没想到等妈妈回来后,书籍已经全都归拢好,放在原本的位置。

不仅如此,后来妈妈又让他趁着自己换衣服,将玩具收起来。

孩子也做得有模有样,把它们放在指定的箱子里。

许多网友都夸奖博主教育得好,这么小就知道帮妈妈分担家务。

但博主却说,孩子的行为很大原因是受爸爸的影响。


据她透露,对于家事,丈夫从来不当甩手掌柜,并且做得又快又好。

耳濡目染下,孩子也有样学样,将自己的生活打理的井井有条。

有人说,父亲的言行就是无声的老师,自觉或不自觉的榜样。

真正的好爸爸会以身作则告诉孩子规矩与责任,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三观。

一位来自四川成都的父亲就是很好的例子。

起因是,父亲带着儿子去吃自助餐。

孩子贪心,拿回的食物份额明显超出自己的食量,还骗爸爸说自己吃得完。

结果没想到却趁着爸爸离开座位时,偷偷把剩余的菜倒进垃圾桶里。

得知真相的父亲,非常生气,为了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爸爸捡起了丢在垃圾桶的食物重新吃起来,即使孩子哭着阻止也没有停下。

最后,在父亲的教导下,孩子和爸爸一起收拾残局,把丢掉的食物消化掉。


希腊有句谚语,模范比教训更有力量。

许多孩子都喜欢拿父亲做样本,有意无意模仿父亲的行为方式。

久而久之,父亲是什么样,孩子就是什么样。

教育的道路千万条,而言传身教是最靠谱的捷径。

好的教育从来不是要求,而是影响。

育子之前先育己,想要一个优秀的孩子,首先自己得是一个优秀的爸爸。


前段时间,在综艺节目《我家那闺女》里,卢昱晓的原生家庭羡煞了许多人。

网友们都说,怪不得她阳光、温柔又独立,原来是出生在这么有爱的家庭。

卢昱晓的父母都是医生,当年爸爸为了抱得美人归,花了不少心思。

即使孩子已经23岁,也没有因此而有所懈怠,会时常准备小惊喜。

不仅如此,出门也要有拥抱的仪式,即使出去玩看到美景也会第一时间想到妻子。

连妈妈自己有时候也抱怨,觉得丈夫管得太多,有时候是“甜蜜的负担”。

但就是在丈夫的呵护下,妈妈温柔乐观,情绪稳定,脸上总是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爸爸爱妈妈,妈妈尊重爸爸,会让孩子产生归属感。

这既是妈妈的保养品,也是孩子的动力机。


单位有位领导,多年来保持一个习惯。

无论工作有多忙,也一定要先回家把饭做好,只因妻子不会做饭。

即使这么多年过去了,自己从一个小科员升到了单位一把手。

工作更忙也更辛苦,甚至是晚上有应酬时,这个习惯也依然没有改变。

不仅如此,据身边人透露,家里的家务事也大多是他包揽。

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下,他的女儿从小成绩非常优秀。

本科清华毕业后,公费赴美留学一直读到博士,如今在大企业做高管。


曾有一位爸爸向著名的脑神经科学家梅迪纳教授请教:怎样才能让儿子考上哈佛大学?

梅迪纳回答,从现在开始,你回家好好爱你的妻子。

夫妻关系是家庭关系的基石,父母的相处模式,更是直接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爱妻子的丈夫,能让妈妈保持愉悦;情绪稳定的母亲,能够给孩子更多的关爱与温暖。

好的家庭环境,是孩子走向世界的底气。

孩子在温馨欢乐的氛围中长大,才能自信地面对生活的挑战,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有段时间,一个普通的过家家游戏,让全网眼前一亮。

画面中,孩子扮医生,病人却是一只叫大饼的狗。

在整个就医的过程,大饼任由医生手拿把掐,丝毫不见反抗。

小医生的手法也很专业,无论是眼瞎,还是怀孕,或者是拍CT,都做得有模有样。

再一看,她的“医疗设备”也相当专业,核磁共振仪,CT机等,应有尽有。

除了不能真的诊病,其余的功能一个都没少。

原来,这些“医疗设备”都是爸爸用纸盒给孩子做的。

只因女儿从小的梦想就是当医生。


网上有句话,孩子的理想就藏在他的兴趣里。

而据调查,99%的成功都是由兴趣引导的。

上海有个小女孩邹笙羽,5岁那年,同为摄影师的爸爸就给她买了第一部胶片相机。

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只要有时间,笙笙就会自己到处拍着玩。

后来,在爸爸的鼓励下,她走上街头给路人摄影,受到了许多人的欢迎。

爸爸也将她的作品发在自己的自媒体账号上,引来了一众粉丝。

短短四年过去,九岁的笙笙成了业内小有名气的专业摄影师。

合作过不少明星大咖,其中不乏有梁朝伟、李娜等亚洲有影响力的人物。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童年时期是孩子认知发展的关键时期,尤其是他们的日常活动,也是教育他们的最佳途径。

相较于母亲的谨慎和保守,父亲更具有冒险精神。

他们更愿意鼓励孩子在不断的探索中,唤醒更多的可能性。

要知道,梦想从来不会从天而降,而是一点一滴实践得来。

种下的每一颗小小种子,都有长成参天大树的可能。

只有通过父亲不断的发掘和引导,才能成就孩子最终的理想与热爱。


心理学家格尔迪曾说,父亲是一种独特的存在,对培养孩子有一种特别的力量。

今年巴黎奥运会上,21岁的郑钦文一战成名。

随后,她的成长经历也事无巨细被报道出来。

在别人都惊讶于父亲卖房,倾尽所有为女儿圆梦时,我却为这样一个小故事感动。

据郑爸爸透露,郑钦文小时候打比赛,每次爸爸在签到表看到一号种子、二号种子时,就会鼓励她,“不要怕,把她打掉,你就是一号种子。”

这种观念无形中影响到郑钦文看待对手的方式。

比赛时,如果一味强调对方有多么厉害,只会给孩子增加不必要的心理负担,造成畏惧心理。

而把关注点放在自身,“不管你是谁,我都要取代你”的想法,无疑给了孩子极大的勇气,胜负欲更强。

以至于,后来即使面对的对手头衔再多,郑钦文也表示:

我不在乎我的对手是谁,我不在乎跟谁打,我19岁时就跟大满贯冠军打过了。

正是这样的心态,让她一路过关斩将,最终赢得了胜利。


一份来自美国密西根大学的心理报告指出,69%的孩子认为自己的自信来自于父亲的鼓励。

正是因为他们的肯定,让孩子坚信自己有解决困难的能力。

好的父亲既是孩子的加油站,也是孩子的清醒剂。

父亲的理性,就像是一盏明灯,让孩子即使深处迷雾,也不会迷失方向。

郑钦文拿下冠军后,全世界都为之惊叹。

无数的溢美之词,如潮水般向她涌来。

只有父亲,在看到女儿被巨大的名利包裹时,发来了这样一段话。

他说,你是勇者,勇者不会被小的山峰迷惑住心性,还有更大的山顶等着你攀登。


教育家宁十一,曾把家庭比作一艘船,而父亲则是掌舵者。

当孩子在面临人生的大起大落时,容易因荣耀沾沾自喜,也会为低谷郁郁寡欢。

而父亲的理性和客观,能带领孩子理清形势,保持清醒,指引她走向正确的方向。

就像郑爸爸一样,正是他的理智告诉孩子,人生的一时成败,不能定义你的一生。

只有不断攀登,才能创造更好的未来。


英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尔佛说的一句话,值得每一个父亲好好回味:

父亲对孩子的影响巨大,会一点一滴地渗入孩子的血液,嵌入孩子的灵魂。

爸爸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真正的爱是勇于挑起责任,不断自我调整,成为孩子最好的榜样。

父亲既是孩子的领路人,也是孩子的托举者。

只有在爸爸陪伴和关怀下的孩子,才能被岁月厚待,直奔幸福的未来。


十点读书开视频号啦!

金牌主播夏萌出镜,带你重读经典

从唐诗宋词到中外名著,短视频里学知识

欢迎点赞关注

本期解读:曹孟德《曹操遗令》

作者 | 暮野

主播 | 绛染 ,电台主播、爱配音,神秘的爱猫人。

图片 | 视觉中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中华文创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发到:
拓展阅读
  • 就业难,毕业不容易找工作,是近几年毕业生不得不面对的困难之一,但是有那么一类专业,近期凭借着毕业生就业率100%上热搜,甚至还有部分毕业生未毕业就受到企业的青睐,它就是养老专业。根据报道,2024年,山东和上海首批养老专业的本科生受到用人单[全文]
    2024-12-26 04:17
  • ///为数万学子提供青少年美育、中考、高考、美术考研咨询///北京优质教育资源又有更新近日中关村第三小学与大兴区教委大兴区黄村镇政府签署合作办学协议承办中关村第三小学大兴学校中关村第三小学教育集团校长杨刚与大兴区教委主任赵建国、黄村镇镇长陈[全文]
    2024-12-21 04:20
  • “您曾接受过的性健康教育是怎么样的?”“您认为是否有必要给孩子进行性健康教育?”“您认为几岁适合给孩子进行性健康教育?”“您会在家给孩子进行性健康教育吗?”近日,一份有关学校性健康教育课程的调查问卷发放到了四川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以下简称[全文]
    2024-12-15 03:50
  • 2025年,高校毕业生预计将达到1222万人,而2024年毕业的大学生,还有近乎一半没有找到工作,面对这种地狱难度,00后大学生也只能无奈叹气——自己真是吃尽了时代的“黑利”。倒退20年,别说大学生了,大专生都是社会稀缺的人才,而倒退10年[全文]
    2024-12-12 03:49
  • 有人说,现在的家长就像一群“盯着锅的厨师”,锅里的汤还没烧开,已经在不停地搅拌;汤刚冒泡,又急着加料;等到最后,孩子这锅“汤”不是糊了,就是失了味。实际上,教育这件事,最怕的就是“过犹不及”。你想让孩子优秀,结果却用力过猛,反倒让孩子离优秀[全文]
    2024-12-06 03:47
  • ‍♂️ 当代人的“美好的精神状态”需要得到进一步重视,继寺庙、监狱、道观、殡仪馆之后,精神病院成为了年轻人心之所向的求职场所之一。那精神病院都有什么特别之处呢?✅工作稳定,薪资可观✅投递人数少,竞争压力小,更易上岸✅行业持续稳定发展,职业前[全文]
    2024-11-26 03:56
阿里云服务器
腾讯云秒杀
Copyright 2003-2025 by 中华文创网 wc.shenzzx.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